访谈时间:
2020年8月12日上午9时
访谈对象:
临沂市兰山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二级调研员王振国
访谈记录:
魏淑一
访谈地点:
临沂振国兴邦工作室
访谈内容:
1、您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实施了哪些得力举措,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2、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您认为党和政府应当继续做好哪些工作?
3、作为老同志,应当如何更好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再立新功?
王振国同志愉快的接受了采访。他说:
大家都知道,习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全面关照。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当中提出并全面实施了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精准扶贫的意思就是不能笼而统之,而是要精确到每个村、每一户、每一个人。
正像习总书记说的,在奔小康的路上,要紧紧得拉住老乡的手,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所以我们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着力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沂蒙是革命老区,沂蒙人民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把脱贫攻坚当做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1995年临沂在全国17个连片集中开发的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
这些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部署和要求,临沂人民展开了攻坚克难的扶贫脱贫,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全党动员,全民发动,集上下之智,举全社会之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合力攻坚奔小康。到1995年,我们实现了总体脱贫,在2000年与山东人民一起同步、也是初步进入了小康社会。
但是差距还非常大,需要做的工作还非常多。到2016年,也就是说4年前,我们临沂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518,000多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临沂是一个有千万人口的大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历史也非常悠久。同时,由于自然条件和曾经战火的推毁等原因,造成了我们的落后。所以建国这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临沂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战天斗地。从毛泽东主席时期就给我们题写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个好例”,这样的光辉题词,鼓舞着我们临沂人一路走来,战天斗地。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临沂的商贸物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市场集群屹然崛起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
在市场的带动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人民日报就有这样的文章,专门报道临沂的发展变化,称这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同样,老百姓不找市长找市场,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贫困人口也都纷纷进城打工,有的创业,有的领办企业,最后成了万元户、百万元户、千万元户,成了致富的带头人。所以,临沂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路上一路走来,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社会发展,也带动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就有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乡村以及贫困户家庭的人才。可以说,他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敢拼敢干,能够吃苦,艰苦奋斗,这是沂蒙人民的特质,也生动体现了沂蒙精神。习总书记在2013年10月25日视察临沂时,高度概括了我们的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我认为在整个脱贫攻坚过程中,特别是精准扶贫过程中,临沂人民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采取了非常多、非常有效的措施,创造了丰富的经验。比如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农村任职,这个方式和工作方法,这就是临沂人的创造。临沂各级党组织选派精兵强将,执政能力强,有为民情怀,敢担当,乐奉献的同志选拔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帮助村里建支部,、发展党员、培养队伍、发展集体经济、寻找致富门路,修桥、修路、架电惠及千家万户,推动了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先后有8000多人奔赴一线,4000多个村庄受益。我们经常称万名干部下基层,这些共产党人、这些党政机关干部奉献在基层,奉献在一线,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深刻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群众都盼着你能有个第一书记来帮助和带领他们工作。老百姓高兴地说“第一书记可来了!”。第一书记成为了党的形象的代言人,成为了党的理论的忠诚实践者,成为了现实当中名副其实的劳动者、奉献者和带头人,所以临沂的经验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和全国的推广临沂和做法。
下一步,到今年到年底,我们扶贫攻坚、精准脱贫的战役将取得初步胜利,我们将全面实现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后续的工作必须紧紧跟上,以防止由于自然灾害或生老病死等各种家庭原因和困难条件造成新的贫困的增加,所以,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都不能变。
第一就是党的扶贫政策要始终如一,不能因为这一阶段的告一段落,废弃了这些政策,停止了这些政策的执行,。建议各级各部门在执行党和政府有关扶贫工作的方针路线政策上,要坚定不移。
第二,各级党委要继续把搞好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这个目标任务不能变。
第三,各项工作措施力度不减。比如,第一书记的做法不能丢,一些扶贫组织机构不能撤、扶贫项目不能取消。要紧紧与我们现在提出的乡村振兴联系起来,脱了贫,我们还要富起来强起来。脱贫这仅仅是打了一个基础,我们的目标是更富、更强、更美,更富就是农民更富,更强就是农业更强,更美就是农村生态环境更美。这是我们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终极目标,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的这样一个奋斗目标。
我们作为刚刚离开原工作岗位的老同志,我觉得应该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做党的扶贫政策的坚定拥护者。对党的方针政策要认真学习,要吃透和理解。
二要做脱贫攻坚成果的积极宣传者。在整个几十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当中,临沂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无私奉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的业绩感天动地,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作为老干部,有这方面的宣传优势和文字能力,要利用多种方式,通讯报道也好,书画也好,文艺演出也好,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形象化地展示扶贫成果,宣传好扶贫的事迹。
三是既要说又要干,当乡村振兴的忠诚实践者和奋斗者。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农业的振兴,农民的富裕和农村的美好,这也是我们全党关注的工作重点。在脱贫告一段落之后,就要把乡村振兴主题紧紧抓在手上,与之前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密切衔接,我认为,这是一项后续的工作,也是第二阶段更重要的工作。我们乡村振兴主要是5个方面的振兴,要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这也是我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山东要拿出齐鲁样板,我们临沂也要走在全国的前列。
在这些工作中,我们老干部要发挥自己各方面的特长,如工作经验丰富,有党培养教育多年的这种为民的情怀,同时又相对来说精力比较充足,我们把主要的精力转战到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当中,转移到各级对我们新的要求中去。在新的征程上,我们永远是一个兵。
我今年正好60岁,我的口号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六十一甲子,整装再出发!
【责任编辑 王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