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记者从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第九场“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民生为本、就业优先”工作主线,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进“稳就业、调结构,促创业、优服务”工作举措,在“保、带、稳、促、助”五个方面下实功硬功,就业规模稳步增长,就业结构更加优化。5年来,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66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9.13万人,困难群体就业3.8万人,累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44%以内,低于3.5%的控制目标,就业形势总体基本稳定。
构建政策体系保就业。为进一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市制定印发了《关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稳就业政策。着眼疫情防控常态化,以落实“六稳”“六保”和抓实抓细我市保居民就业重点工作方案24条为主线,围绕社保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职业技能提升和以工代训、创业贷款等,细化完善了我市保就业等政策。
创业扶持带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不同创业群体需求以及创业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发培训项目,建成集“项目贯穿+导师指导+技能培养+实训实践”于一体的立体化、智慧型创业培训体系。5年来,共组织开展创业培训7万余人;积极开展“创贷+商贷”试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77亿元,直接扶持3.57万余人创业,带动就业12.5万余人;创建创业载体,创建省级创业示范综合休1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平台5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28家;深入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业型街道(乡镇)创建工作,全市共有4个省级创业型城市、11个省级创业型街道,形成了创业型城市、街道社区联动的创业服务新格局。
重点帮扶稳就业。对高校毕业生,我市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促进创业、基层成长、帮扶维权、精准服务五项行动,高效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3%以上。“十三五”以来,全市共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7000余人,期满后留用率达到90%以上;共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7500余人次,成功扶持大学生创业6726人,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任务完成率达到100%以上。对农民工,我市加快推进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权益保障、公共服务三项行动计划,为农民工转移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平等享受公共服务提供便利,形成农民工服务工作部门联动机制,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民工零工市场县区全覆盖,5年来累计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22.03万人次。对就业困难群体,组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帮扶活动,实施“千名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作用,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对登记失业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重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精准帮扶。
提升技能促就业。全面实行“劳动者(企业)提单、政府列单、培训者选单、 机构接单、政府买单”五单式培训模式;进一步扩大培训主体范围,在原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基础上,将职工培训中心纳入培训实施主体范围;坚持以企校协同共育为路径,积极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金蓝领培训,全市累计开展技能培训35.71万人次。实施企业稳岗扩岗以工代训政策,全市共支出稳岗扩岗以工代训补贴1.1亿元,稳定岗位22万余人。坚持“提升能力、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方针,“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技能人才22.3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4万人,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11万人。
优化服务助就业。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提升了就业服务效能。建成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县区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210家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有益补充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为各类就业群体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5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884场,提供需求岗位80.67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28.8万个。聚焦“智慧就业型、充分就业型、标准服务型、创业创新型”四型社区创建,推进就业工作“重心下移、业务下沉”,激发基层工作活力,成功创建省级“四型就业社区”103家。
相关链接:
就业扶贫 托起“稳稳的幸福”
5年来,全市累计帮扶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次
就业扶贫是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定脱贫的关键,是人社扶贫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促进全市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为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五项行动”(就业扶贫、培训扶贫、创业扶贫、人才扶贫和社保扶贫等五项行动),优化政策措施、加强平台建设、强化经办服务,切实帮助一批贫困劳动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开发了一批适宜贫困劳动力的工作岗位,有效帮助贫困家庭增加劳务性收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5年来,全市累计精准帮扶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次,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4092万元,落实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等系列就业扶贫政策资金250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31.49万人次,实现了“应转尽转、应培尽培、应保尽保”。
重点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基地等148个,其中国家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16家、省级就业扶贫示范车间110家,带动2.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就业2650人。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工作目标,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全市累计组织3800余名贫困劳动力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帮助416名贫困家庭适龄子女落实“五免一享”(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费、免费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免费推荐就业岗位,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政策,免费入读技工院校接受系统教育。
特别是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市各级人社部门迅速反应、及时应对,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全力做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全市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余个,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3400余人。